首页

位置导航: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各地探索院前急救信息化

来源:304.cam永利集团

访问:

2013-06-13 21:42

在我国,各地院前急救的状况大同小异,调度系统较完整、急救中心与目标医院缺乏有效衔接,这些都是各地院前急救的现状。但为了同一个目标——为生命赢取每一秒,各地都在运用信息化手段,从急救车的改进、信息平台的建设、急救电话的研制等多个方面做各种努力和尝试。上海提出急救智能化、大连研制远程医疗监护急救一体车、徐州为老人研制一键通急救电话等等。每个地方每个小的进步若都能在全国范围得到普及,中国的院前急救将向前推动一大步。

A. “急救智能化”应受关注

上海院前急救系统的总体格局为“9+1”模式,“9”是指9个郊区(县)医疗急救中心,“1”为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中心城区由市急救中心承担日常急救和应急救援任务,“9+1”模式已成为独树一帜的“上海模式”。据悉,今年上海将打造公开透明的院前急救信息平台。院前急救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由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举办的“中国救护车论坛”两年举行一次,今年6月16日,“第四届中国救护车论坛暨全国院前急救装备智能化标准化建设会议”召开,主题是“感受智能急救,推进行业标准”。

在这届论坛上,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主任朱勤忠表示,目前,上海市急救中心、区县急救中心正在开展信息化工作,在调度系统方面的信息化已经全部完成。朱勤忠认为,院前急救行业的信息化推进比医院落后。信息化需要整体规划,连通整个院前急救,从呼救到最后整个工作完成,形成一个环路,这是院前急救未来发展的方向。

编辑点评:据了解,今年年初,上海致公党呼吁“120救护建设跟不上上海发展的需要”。呼吁一出,各大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提出要重视院前急救这个民生问题。在此次论坛上,“急救智能化”成了关键词,如何实现“急救智能化”是急救中心以及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这一目标是否能实现,是否能达到智能急救,除了设立明确的目标外,社会的关注以及政府的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

B.急救中心与医院的有效衔接

2012年7月6日西安交大二附院(西北医院)宣布:该院联合西安市120急救中心、府谷县人民医院、神木县人民医院、安康汉滨区第一医院、商洛市中心医院、合阳县人民医院共建西部首个胸痛(心脏病)急救网,并在西安首次实现120院前急救和医院院内抢救的无缝衔接。

西安120急救中心主任张世民说:“我们开创了西安胸痛急救之先河,引入最新的移动医疗物联网技术,打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壁垒,整合西安的优质医疗资源,优化急救流程,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西安人民。”

府谷县人民医院经理田乃飞认为,“通过加入胸痛急救网络,使我们和中心医院共享一个平台,实时得到中心医院专家的指导,促进我们按规范化流程运作,提高急救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编辑点评:患者心脏病突发之所以危险在于一个“急”字,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会受到威胁。但是,在过去20年中,由于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没有有效衔接,我国心脏病院前急救没有太大改观。从患者打电话到急救中心,到急救人员将患者送到医院急诊科,整个过程要花费很多时间,很多心脏病患者的生命可能就消耗在等待中。如果各地能在全市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急救中心与医院能有效衔接,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则能大大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C.急救“一键通”手机待普及

2012年7月2日,徐州市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采取信息化手段,以社区服务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及便民服务。老年人通过按下随身携带的手机或安装在家中“一键通”的“红键”,不用记任何电话号码,就可以发送紧急救援信号,救援信息会在同一时间发送给服务机构和老人的子女,实现多方通话和快速响应,保障老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另外,信息系统还具备GPS定位功能,携带“一键通”手机的老年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发出紧急救援信号,信息中心就可以锁定老人位置。

编辑点评:“空巢老人”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关注的群体,他们的安全问题牵动着家人的心。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降低突发疾病对他们生命的威胁,是急救中心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除了徐州,大连在去年也推行了老人专用的“一键通”电话。北京999急救中心也研发了具备GPS定位功能以及999报警功能的“一键通”手机。如果这类电话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这将为“空巢老人”以及其家人带去福音。

D.能变形能做手术的急救车

2012年6月23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西班牙合作研制开发的远程医疗监护急救一体车正式启用。该车长9米,宽2.55米,伸缩系统展开之后宽5.35米,室高2.3米。作为中国首辆世界级水准的远程医疗监护急救一体车,除了体积大之外,完备的设备使医生能在车内做手术。

这辆车分为技术动力区、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三部分。车身伸展开后,车内空间近50平方米,可容纳10余名医护人员工作,整台车就像一所“小型流动医院”。该车自备发电机、医疗气体压缩机、净水储水槽、氧气瓶与麻醉气体等设备。室内装有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手术床等设施以及多种药品,患者可以在车里进行骨外科、神经外科等手术。该车还设有远程医疗系统,可实现以“物联网技术和3G网络技术”为核心,基于电子病历、患者生命体征采集和监护、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系统等的医院信息化平台,通过数字通信系统将医院急救指挥中心的专家与现场的医护人员联系起来。

编辑点评: 这辆远程医疗监护急救一体车实现了数字化远程急救,在突发重大灾难性事故、事发地点在偏远地区或战争时期,这样一所“小型流动医院”必不可少。比如,在偏远地区的农村遇到一位危急重症患者,车内的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传输和处理现场的各类手术、监护、检查图像和文字信息,使医院指挥中心专家能随时了解急救患者的最新动态。这样一所“小型流动医院”也解决了目前我国院前急救最欠缺的院前和院内急救无缝衔接的问题。

E.移动的远程急救站

2012年4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启用。远程医疗视频系统安装在半人高的移动架上,包含两个电脑屏幕和一个摄像头,它被称作远程急救站。远程急救站可以让前线卫生员连接至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总院的急诊医生可以根据前线卫生员的病情汇报、摄像头拍摄的患者情况和远程传输的电子病历档案作出诊断,并远程下达医嘱。医院研发了可提供战备、应急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40多种预案,远程医疗视频会诊系统的应用,使医院应急处理能力大大增加。

编辑点评:据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郭树彬介绍,协和医院急诊科正在试图实现院前与院内的可视对讲。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作为移动的急救站能让院内医生及时、直观地了解患者情况,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治疗。倘若这一技术能被普遍地运用在院前急救中,则能让更多普通的患者受益于这一项先进的信息技术。

来源:304.cam永利集团《e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