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位置导航: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7000亿元

来源:304.cam永利集团

访问:

2014-06-20 14:38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4年物联网白皮书指出,物联网正在进入深化应用的新阶段,它与传统产业、其它信息技术不断融合渗透,催生出新兴业态和新的应用,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社会民生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完善政策推进物联网应用发展

物联网在推动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服务、改善服务民生、推动增效节能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顶层设计。2012年8月,确立了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全局性和顶层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系统考虑,确立了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同时,国家成立了由30多名专家组成的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物联网发展战略、顶层设计、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方面提供咨询,为政府决策和部际联席会议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0多个部门,印发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措施、法律法规保障、人才培养等10个互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为促进物联网发展明确了方向和具体举措。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为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提供支持。国家发改委启动了28项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财政部会同工信部设立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物联网专项资金15亿元,支持了500多个研发项目。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进物联网自主技术标准和共性基础能力研究。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研发攻关和创新能力等不断提升,在传感器、RFID、M2M、标识解析、工业控制等特定技术领域已经拥有一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在物联网通用架构、数据与语义、标识和安全等基础技术方面正加紧研发布局。我国产学研各界积极开展研究,在物联网总体架构、M2M架构、标识解析体系方面取得了大量初步研究成果。

在政策环境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国内物联网应用发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物联网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民生的各个领域,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物联网凭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在推动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服务、改善服务民生、推动增效节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部分领域带来真正的“智慧”应用。

我国M2M用户增长迅速,居全球首位。2013年年底,我国M2M用户数达到5000万,增长了47%。目前,3大电信运营商开展的M2M应用主要分布在电力、交通、公共服务、金融、制造和安全监控等领域。物联网在工业领域有坚实的应用基础,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物联网在民生服务领域也大显身手,通过充分应用RFID、传感器等技术,物联网可以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智慧城市的建设为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和应用载体,物联网为实现安全高效、和谐有序、绿色低碳、舒适便捷的智慧城市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遍布城市各处的物联网感知终端构成城市的神经末梢,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我国目前有超过300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资金、人力、社会各类资源向智慧城市领域有效聚集。

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局部领域获得突破

我国已建立了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部分产业环节具有一定优势。

我国已经形成涵盖感知制造、网络制造、软件与信息处理、网络与应用服务等门类相对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4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呈现出高端要素集聚发展的态势。

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物联网近几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3年,我国整体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同比增长36.9%。其中,传感器产业突破1200亿元,RFID产业突破300亿元。预计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逐步成为发展重点。

物联网制造业中,我国感知制造获得局部突破,与国外差距在逐步缩小。我国光纤传感器在高温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在部分行业实现了批量应用,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RFID领域,我国中高频RFID技术产品在安全防护、可靠性、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链业已成熟,在国内市场占据90%的份额。

物联网服务业中,我国3大运营商的M2M服务一直是产业亮点。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分别把物联网业务基地升级成为物联网分公司进行市场化经营。中国联通各类近场支付卡发卡量已经超过200万张,基于WCDMA网络的企业专网提供智能公交行车监控及调度系统,用户规模超过100万,覆盖城市已超过200个。

我国已建立了物联网制造业和物联网服务业,但不同产业环节所处的阶段不同。整体看来,我国在M2M服务、中高频RFID、二维码等产业环节具有一定优势,在基础芯片设计、高端传感器制造、智能信息处理等产业环节依然薄弱。

我国已初步形成分别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4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格局,其中环渤海区域以北京为核心,成为物联网产业研发、设计、运营和公共服务平台的龙头区域;长三角区域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产业规模在国内是最大的,整体发展比较均衡;珠三角区域以深圳为核心,成长为物联网产品制造、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的重要基地;中西部地区以重庆和武汉为代表,在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

我国出现设备制造业与物联网、互联网融合,创新产品和服务新模式的现象。家电行业借力物联网技术,已经率先开展拓展价值空间并改善产品服务的模式探索。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涉足智能家居领域和家居设备,还将催生融合物联网元素的多种智能产品,如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设备、医疗健康设备、智能玩具等。

加快融合渗透深化物联网行业应用

物联网应用加速渗透到生产和生活各个环节,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加剧,并带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随着物联网技术产品的不断成熟,物联网的潜力和成长性正逐步凸显。应用将加速渗透到生产和生活各个环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潜力将加快释放,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逐步确立;物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加剧,并带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M2M和车联网市场内生动力强大,相关技术标准日趋成熟,全面推广的条件基本具备,将成为物联网应用的率先突破方向。预计未来10年内,全球移动运营商每年至少40%以上的新增连接来自于M2M,2020年通过蜂窝移动通信网连接的M2M终端将达到2亿个。我国M2M市场将在规模居全球第一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全球车联网市场总额将达390亿欧元,互联网连接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标配,没有配备车联网系统的汽车将失去市场竞争力。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方向最具市场潜力,创新空间巨大。物联网借鉴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模式和渠道,从行业领域向民生领域渗透,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融合应用不断涌现。例如,智慧城市信息化系统开放城市管理数据和能力,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向用户提供公共缴费、气象预警、交通引导等服务。

物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将带来全新的增长机遇。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战略正在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向传统行业深度渗透,消除行业与地域间的界限,并促进融合创新研发团队与制造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成为促进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的催化剂。同时,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等配套服务模式将逐步完善,进一步整合物联网服务资源,带动我国传统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行业应用仍将持续稳步发展,蕴含巨大提升空间。行业应用仍然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工业、农业、电力、交通、物流、安防、环保等行业领域,物联网应用提升的空间广阔。

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蕴含巨大价值空间。物联网数据量将快速增加,最终将发展到互联网数据量的十倍、百倍不止。将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分析,可生成商业模式各异的多种应用,这些应用正是物联网最核心的商业价值所在,物联网产业链的重心将向下游的智能处理聚集。

智慧城市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智慧城市可以对多个行业领域整合,推进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集成应用,解决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以及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应用推广中进一步聚焦和深化需求,完善产品与解决方案,培育物联网相关产业持续发展。

产业集中度低、应用尚未规模化仍是挑战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产业链条长且分散、应用规模化和技术产业水平相矛盾以及行业定制性强等情况。

物联网产业链条长且分散。物联网每个产业环节都有众多的中小企业或者少数大企业,但缺乏能够凝聚产业形成发展合力、具有产业引领和绝对话语权的灵魂企业。产业集中度低且行业进入门槛低,导致市场表面繁荣但未能形成规模效益,政府和企业虽大量投入但产出不明显,物联网应用成本居高不下。

物联网产业边界模糊,造成部分产业统计没有依据,统计难度大。以物联网核心产业之一的传感器为例,我国传感器产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形成了千亿元产值的规模,但真正属于物联网产值范畴的却无法准确统计。由于物联网产业难以从原有产业中剥离,造成部分产业统计水分偏大,不利于准确判断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客观状况和发展规律。

现阶段,物联网的应用规模化和技术产业水平存在矛盾。一方面,在应用开展的初期,部分产品功能单一、价格昂贵,产品精度和可靠性无法满足要求,难以推动形成规模应用和产品普及。另一方面,没有规模化的应用无法带动产业化水平的真正提升,部分技术仅停留在实验室层面、仿真层面,不能真正通过产品化发挥作用和创造价值。在物联网产业链的多数环节,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相对国外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大规模应用的临界点尚未到来。

行业定制性强,物联网实现革命式突破发展难度大。物联网可以应用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行业领域,而行业需求的差异性要求企业需要深入了解行业特点,明确行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行业进行定制性的设备研发和软件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研发的难度。同时,行业的差异性也带来了标准化的难度增大,产品无法实现有效互通。感知层面,各个行业需要感知的对象不同,需要采集的物理世界信息不同,产生了差异。信息处理层面,各行业的基础信息不同,需要分析和决策的内容不同,因此尚没有一种通用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软件能够适用于所有行业。行业的多样性和强定制性,使得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在现阶段难以聚焦以实现集中跨越式突破。